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返回顶部
开启左侧

肩关节的松动术疗法详细解读(含动图)

[复制链接]
admi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3-4 18:27:1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肩关节的松动术疗法详细解读(含动图)

一、肩关节的生理运动
195739l2m2fc32hlbbib22.jpg
肩关节的生理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包括水平内收和外展),旋转(包括旋内和旋外);


二、肩关节松动术相关概念

1、治疗时间
治疗时每一种手法可以重复3~4次,每次治疗的总时间在15~20分钟,可以每天或隔1~2天治疗1次 。

2. 治疗反应
轻微的疼痛多为正常的治疗反应,通常在4~6小时后应消失,如第二天仍未消失或较前加重 ,手法强度太大,应调整强度或暂停治疗一天 ,如果经3~5次的正规治疗,症状仍无缓解或反而加重,应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

3. 禁忌证
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关节的炎症、恶性疾病以及未愈合的骨折。

三、具体操作举例

1、分离牵引
经验分享:适用于肩关节关节囊紧张挛缩,尤其是胸小肌紧张疼痛有一定效果。力量方向要把控好,内侧手的拇指放在腋前锁住肱骨头的前后代偿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休息位(肩外展约50度,前臂中立位)。

治疗操作要领:
1) 站在患者的躯干及外展上肢之间
2) 外侧手托住上臂远端及肘部
3) 内侧手四指放在腋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腋前。

分离方向和时间:内侧手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约10秒钟,然后放松,操作中要保持分离牵引力与关节盂的治疗平面相垂直。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长轴牵引

经验分享:比较适合用于关节囊内的松动,当关节内压变化或积液引起肿痛,胀痛,酸痛时使用这手法有较好效果,但是要注意手法持续均匀用力,慢慢变动分离的力量,否则引发更大的肩关节内压改变。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

治疗操作要领:
1) 站在患者的躯干及外展上肢之间
2) 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
3) 内侧手放在腋窝拇指在腋前

分离方向和时间:外侧手向足的方向持续牵拉肱骨约10秒,使肱骨在关节盂内滑动然后放松,操作中要保持牵引力与肱骨长轴平行。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上下滑动
个人经验:这算是复合手法,其实这个是分离和长轴的结合,滑动时要注意松动手法等级,不能向前下方拉动过猛,适合对肩周炎,肩袖损伤疼痛较轻的患者。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

治疗操作要领:
1)治疗师站在躯干一侧,双手分别握住肱骨近端的内外侧。
2)内侧手稍向外作分离牵引,同时外侧手将肱骨上下推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外展摆动
经验分享:当将患者的患肢外展超过90度时,需要进一步增加外展的活动范围,就需要使用这个方法了,注意内侧手扣住肩胛骨,手指压在肩旁上,否则,就容易出现松动时耸肩动作的发生。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90度,前臂旋前 。

治疗操作要领:
站在外展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从肩背部后方穿过,固定肩胛骨,手指放在肩上,外侧手托住肘部,并使肩稍外旋和后伸。 外侧手将肱骨在外展终点范围内摆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外展向足侧滑动
作用: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侧卧位,上肢外展90°,屈肘约70°,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前臂内侧。

治疗操作要领:
1)坐在患者外展肩的外侧
2)外侧手握住肘关节内侧
3)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指向下
4)外侧手稍向外牵引
5)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处于休息位。

治疗操作要领:
1) 治疗师站在患侧肩关节的外侧
2)上方手的手掌放在肱骨头上,
3)下方手放在肱骨远端内侧,稍稍将肱骨拖起
4)上方手将肱骨的近端由前向后推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后前向滑动
经验分享:这三种方法都是可以增加肩关节的后伸和外旋活动范围 ,斗气时后伸的活动度,但个人平时使用第三种方法,处理简单有效,省力比较合适于我。
后前向滑动1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屈肘,前臂旋前放在胸前。

治疗操作要领:
治疗师站在患侧肩关节的外侧,双手拇指放在肱骨头后方,其余四指放在肩部及肱骨前方

松动方向和时间:双手拇指同时将肱骨头向前推动。此手法也可以在患者侧卧位是操作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前向滑动2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屈肘,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内侧上肢肘窝处。     

治疗操作要领:
站在患侧肩关节外侧,外侧手握住肱骨近端外侧,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      

松动方向;外侧手将肱骨由后向前推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前向滑动3
患者体位:俯卧位,患者肩关节放在治疗床边缘,肩前方垫一毛巾,上肢外展,上臂放在治疗师内侧大腿上。

治疗操作要领:
站在外展的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放在肱骨近端后面,外侧手放在肱骨远端前面。外侧手固定。内侧手将肱骨向前推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侧方滑动
作用:这事一个附属运动为生理运动服务的最直接的证明,侧方滑动,就是想要近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注意滑动范围不宜太大,单次松动处理要注意循序渐进。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90度,屈肘,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操作要领:
站在躯干一侧,内侧手握住肱骨近端内侧,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及肘部。外侧手固定,内侧手向外侧推动肱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水平内收摆动
作用:当出现肩周炎患者,增加肩关节水平内收活动范围,在做搭肩或者说是在为全范围的水平内收运动做准备工作 。

患者体位:坐位,肩前屈90度,屈肘,前臂旋前,手搭在对侧肩上。

治疗操作要领:
站在患肩后方,同侧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侧手握住搭在对侧肩部的手。双手同时将患侧上肢做水平内收摆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后向前转动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肩稍内旋,稍屈肘,前臂放在身后

治疗操作要领:
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放在肱骨头后面,其余四指放在肩部及肱骨近端前面,双手拇指同时由后向前转动肱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内旋摆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90度,屈肘90度,前臂旋前。

治疗操作要领:
站或坐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上方手托住肘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内旋。

实例操作
与外旋摆放相类似

12、外旋摆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屈肘90度。

治疗操作要领:
站或坐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下方手托住肘关节前面,上方手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外旋。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3、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手法
经验分享:在处理很多肩背部疼痛的病人后,发现多数患者在斜方肌,冈上肌,小圆肌以及肩胛内的痛点明显,其中肩胛内肌的患者最多。能够增加肩胛骨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肘,前臂放在上腹部。

治疗操作要领:
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肩部,下方手从上臂下面穿过,拇指与四指分开,固定肩胛骨下角。双手同时向各个方面活动肩胛骨,使肩胛骨分别作上下抬、下降、前伸(向外)、回缩(向内)运动,也可以把上述运动结合起来,做旋转运动。

实例操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

七七齐齐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9-4 22:20:40
感谢感谢感谢感谢感谢感谢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康复论坛(www.zkline.com),旨在夯实国内康复领域基础,推进我国康复事业发展。是一个高度专业化且具有权威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以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三位一体为核心,全面覆盖康复从业者不同需求。为各层次康复人才提供康复视频...
  • 服务热线:400-1588-027
  • 邮编:430000
  • 媒体合作:13638666618@139.com
  • 运营中心:湖北·武汉
  • 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银泉大厦11楼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

  • Powered by zkline.com | Copyright © 2021-2025, Tencent Cloud. | 中康之家提供技术支持
  • 鄂ICP备2021003662号-1 | 营业执照 | |中国康复论坛(www.zk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