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康复针灸黄医生 于 2022-3-8 22:55 编辑
眼针,到底多神奇?
病例:患者陶某,59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吐词不清3月余”来我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2021年10月30在外院查头部MRI显示:左侧丘脑、中脑、脑桥左侧份、右侧海马急性梗死灶。眼部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眼睑下垂,左眼上视、下视、内收受限,对光反射迟钝,右眼上视受限。该患者家属述自起病起患者左眼眼睑上抬无力,睁眼困难。 2022年3月2日患者家属称患者左眼无法上抬,视力受阻,在各个医院治疗一直没有任何改善,生活深受其扰。这天是第一次在我这里接受了眼针疗法,家属和患者也并未抱有很大希望,结果当时针刺完,患者左眼上眼睑可完成上抬,左眼几乎完全睁开,效果立竿见影,患者及家属喜出望外,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声感谢。患者第二天来的时候,疗效维持的不错,左眼仍能睁眼,但比第一天刚治疗后稍差,后两天又连续扎了2次,左眼就能完全自如睁眼,左眼内收、上视稍有改善。 以下是患者第一次眼针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对比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治疗前患者左眼睑完全无法抬起 图二:第一次针刺过程中患者左眼睑抬起无力 图三:第一次治疗后患者左眼睑抬起,几乎可完全睁眼 以下分别是后两次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对比图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四:第二次治疗时左眼已经能睁开 图五:第三次治疗时患者针感不明显,加上电针刺激 图六:三次治疗后患者左眼睑几乎完全抬起,睁眼轻松 这个病例比较特殊,患病时间久、疗效差,在治疗前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反复研究眼针部位,针刺深度、时间等,最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主要选择眼部的肺区,上焦区、肝区、肾区、脾区。首先选肺区主要是通过望诊发现患者肺区白睛脉络粗大;选脾区主要由于脾主肌肉,有助于上眼睑肌肉活动;中风主要病灶在脑病位在上,故选上焦区;中风患者多虚实互扰,早期邪实,后期以肝肾亏虚为主,故选肝肾两区。我所采用的眼针针刺和常规的眼针大有不同,首先没有选用常规的小型图钉型眼针,而选用普通针刺时所用的一寸毫针;其次进针深度较深,约有0.7寸,下针角度几乎垂直于皮肤;第三,针刺部位不在眼眶上,而在眼球与眼眶之间的间隙;最后针刺时大胆的加以行针手法,通过捻转以求患者酸胀的针感,甚至在针感不强时可接电针加强刺激。 心得:通过这个病例,我也有几点感悟与反思。首先由于患者既往尝试过普通的眼针治疗效果不佳,故选穴稍多,操作手法的刺激性较强,第一次治疗后患者出现了皮下血肿的情况,第二天左眼稍肿部分影响了第二次评估效果,后期也告知家属该如何处理,对治疗的影响不大。第二,患者由于脑干梗死导致动眼神经麻痹以致左上眼睑肌无力,第一次眼针疗法后左眼几乎完全睁眼,效果显著,但经过三次治疗,患者双眼动眼功能改善不明显,只有左眼内收、上视稍有改善,在后期临床病例观察和理论数据方面,应更深一步的研究如何改善中风后动眼神经麻痹导致动眼功能受限的情况。第三,眼针疗法治疗部位敏感,操作手法要求高,且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故对操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既往的眼针疗法部位靠外,深度浅,手法轻柔,对于中风后眼部神经受损、动眼神经麻痹等疾病疗效有限。本眼针疗法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与改良,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但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大的临床研究和推广意义。相信通过眼针疗法,能进一步提升医生和患者的康复信心。 本次给大家介绍一个典型的病例,下一次跟大家继续分享如何判断白睛脉络形状特征以及眼针穴区分布和如何取穴等相关专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