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疗法在神经疾病、骨科疾病及烧伤、脑卒中、精神疾病等的康复治疗中都有很好的效果。
骨科术后早期负重训练
利用水的浮力和减重作用,在下肢及脊柱术后早期即可为患者提供站立和行走训练的可能性。通过人体浸入水中深度的变化调整肢体负重量,很好地促进骨折愈合和平衡功能的早期重塑,减少功能障碍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偏瘫异常步态矫正训练
借助于水中训练浮板和我科自主研发的“偏瘫水中行走训练器”,抑制偏瘫患者肩部疼痛和上肢屈曲痉挛,协调躯干屈伸和旋转,建立中枢稳定性和灵活性,促进髋关节屈曲和踝背伸功能的出现,强化下肢分离运动发展,从而全面纠正偏瘫异常步态。
将中国传统武术——“太极”与水疗相结合,发展出的“水中太极康复”更是在偏瘫和帕金森病患者功能改善方面卓有成效。
截瘫水中肢体功能训练
借助于温水浴、涡流气泡浴中温暖环境以及水流和气泡对皮肤、肢体的刺激和按摩,很好地缓解脊髓损伤患者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另外,由于水的减重作用,脊髓损伤患者在水中可以更容易和自如地进行运动,从而改善其肢体活动能力。
心肺功能渐进强化训练
利用水中压力的作用帮助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加强肺通气功能。同时,通过调整肢体浸入水中深度和运动速度,改变患者心脏负荷,在心脏功能改善方面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烧伤疤痕
疤痕康复是烧伤治疗的重要部分,及时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烧伤愈合质量,烧伤患者可在不同水温、水静压及水冲击力的作用下,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同时水的浮力便于肢体的主被动运动。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常有肢体麻、胀、灼、刺、电击样疼痛及痉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水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是很有效的物理治疗。各种不同水疗法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残存肌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消除麻、胀、痛等症状。
自闭症和孤独症
水疗能改善自闭症患儿的协调能力、前庭功能、触觉以及本体感觉,可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组配合能力、学习能力、课题完成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感觉统合能力以及体能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水疗既是一种运动疗法,也是一种物理因子疗法。通过水的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循环、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等。尤其运用到儿童康复领域中,更能增加儿童的兴趣,使儿童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患儿的康复训练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