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医·健民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在小儿疾病谱中,消化系统疾病出现频率约为90%。日常生活中,孩子很容易就出现厌食、腹泻、疳积等脾胃不适病症。孩子不吃饭,首要影响的就是长个子,这下可把父母们愁坏了。
01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的出现原因有三。
一 是饮食不节,损伤脾气:孩子在饮食上没有自制力,同时家长喂养过多高营养滋补食品,一时间孩子的日常饮食超过自己的脾胃正常的运化所能承载的范围,脾气耗伤,从而导致脾失健运,不思进食。
二 病后脾气失健:这种情况常见于孩子生病或感冒后胃口不佳,厌恶进食。
三 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薄弱:多见于出生后即食欲不振,不思乳食的小儿。
02小儿厌食的中医辨证:
脾胃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临床中,中医将小儿厌食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分为三种证型:
1、脾失健运型:
这种孩子一般形体偏瘦,但精神状态好;常常是自主厌恶进食,父母强迫其进食后,容易出现嗳气,脘腹胀满的情况,大便常常不成型,舌苔多腻
2、脾胃气虚型:
有一部分孩子食少便多,大便稀糖甚至入水即散,且便中常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而且该证型的孩子面色常常不似其他同龄人红润,容易精神倦怠,喜出汗或自汗。
胃阴不足型
还有一些孩子比较容易口干口渴,喝水多却不喜欢吃主食,且经常烦热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根据证型的不同,在调理方法上也会有所差异。
脾失健运型
脾失健运型厌食的孩子,调其脾胃时,要着重于健脾助运。
壹
药食调理:
药膳:消食内金粥
方源:《食疗本草》
配伍:鸡内金9g、白术5g、粳米200g
制作方法:①鸡内金洗干净,与白术一同置于砂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后,弃渣去汁。②取粳米淘净,煮至七八分熟后,将第一步内得到的药汁兑入粳米之中,再煮至粳米熟烂为止。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助运
貮
小儿推拿调理:
①补脾经300次:沿小儿拇指桡侧,自指尖向指根方向推擦为补法。(注意不能来回推)
②顺运内八卦100次:以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穴至指根的2/3为半径作圆,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顺序推为顺运。
③顺时针摩腹3分钟:以全掌,或掌根置于小儿腹部,以小儿肚脐为圆心,顺时针划圆。
脾胃气虚型
此类证型需补脾益气,常见于久病脾气耗伤者。
壹
药食调理:
药膳:黄芪猴头汤
方源:《中国药膳学》
配伍:猴头菌150g、黄芪30g、鸡肉250g、生姜15g
制作方法:①鸡肉洗净切块。②猴头菌温水泡发,30分钟后取出,水留着,猴头菇切片待用。③黄芪、生姜、鸡块入锅共炒,加入第二步泡猴头菇的水以及少量清水,煮沸1小时后,将猴头菇放入再煮30分钟。④汤汁及鸡肉均可食用。
功效:益气血,健脾胃。
貮
小儿推拿调理:除补脾经300次、顺运内八卦100次外:
①补肾经300次:沿小儿小拇指尺侧,自指根向指尖方向推擦为补法。(注意不能来回推)
②捏脊10次: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三捏一提,一边捏提一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
胃阴不足型
摄入高能量食物过多,导致脾胃积滞生热,耗伤阴液。在治疗调理时,则要注重滋阴亲热,养阴和胃。
壹
药食调理:
药膳:沙参炖肉
方源:《中医食疗学》
配伍:北沙参15g、玉竹15g、山药15g、瘦猪肉500-1000g
制作方法:①猪肉洗净,剁成肉饼。②将猪肉与北沙参、玉竹、山药一同入水炖煮,直至猪肉熟透。
功效:滋阴开胃,清热生津。
貮
小儿推拿调理:除补脾经300次、顺运内八卦100次外:
①揉二人上马200次:二人上马,位于手掌背面,第4、5掌骨小头后凹陷中,单指揉按。
②清天河水100次:天河,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清天河水,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
③揉中脘100次:中脘,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用手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中脘穴。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