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医·健民
中 医 证 型
咽在中医属“喉痹”范畴,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喉科心法》记载:“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但总的来说,古代医籍中“喉痹”的概念一直较为笼统。现代中医耳鼻喉科对“喉痹”的概念已逐渐统一,系专指急、慢性咽炎。本病的形成,多因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致风热邪毒乘虚侵犯,由口鼻而入直袭咽喉,以致咽部红肿疼痛而发为风热喉痹。素体虚寒者,风寒之邪犯于皮毛,内应于肺,壅结于咽喉,则可表现为风寒喉痹。
临床病因
咽炎的发作,大家普遍认为和有关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有关。所以遇到咽部不适就用消炎药物、抗生素。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确实和咽部的细菌过度增殖有关,用抗生素无可厚非。但是现在滥用抗生素,确实是慢性咽炎治疗的“重灾区”。大部分正常人的咽部都有细菌存在,只是不致病而已,而慢性咽炎患者,造成咽部各种不适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咽黏膜已有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如充血、肿胀、肥厚、淋巴滤泡增生、分泌增多,或黏膜干燥、变薄、萎缩、分泌减少等,即使给予抗生素治疗也只能抑制或杀灭咽部细菌,不能使原有病变消除,咽部不适也不会有明显的减轻。而且,如果长期、反复使用这类药物,可造成细菌耐药,或菌群失调,甚至损伤其他脏器。所以,科学治疗慢性咽炎,尤为重要。
中 医 治 疗
第一招:按摩
按压天突、人迎、廉泉、合谷穴,每穴一分钟(注意与揉法相结合)。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有效预防慢性咽喉炎的急性发作。
第二招:刺血疗法
取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者取耳背上部静脉,使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用毫针于静脉上点刺,挤出血液3~5滴。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发作之症状。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