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八部门发文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最严安保措施来了!医务人员的安全如何保障?八部门联合发文给出解答。八部门联合发文,逐步构建高水平医院安全防范体系9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 ...
刚刚!八部门发文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最严安保措施来了!医务人员的安全如何保障?八部门联合发文给出解答。 八部门联合发文, 逐步构建高水平医院安全防范体系 9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中医药局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逐步构建系统、科学、高效、智慧的高水平医院安全防范体系,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全面提升安防系统能力水平。 1.加强医院安全秩序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制定落实风险排查、安全防控、守护巡查、应急处置、教育培训、定期检查等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2.加强医院保卫队伍建设。 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者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3‰的标准配备, 3.加强医院物防设施建设。 医院要为在岗保卫人员和保安员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防护器械。 4.加强医院技防系统建设。 医院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完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电子巡查系统,并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 5.推进医院智慧安防。 医院要积极应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布建智能安防系统。 (二)加强源头治理。 1.严密细致排查矛盾风险。 2.多元化解医疗纠纷。 3.加大疏导稳控力度。 (三)有效预警防范。 1.强化医院警务室建设。 公安机关应当在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配备必要警力;尚不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周边设立治安岗亭(巡逻必到点)。 2.有序开展安检工作。 医院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照安检工作实际需求,配备通过式金属探测门、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等相应安检设备。 日均门诊量5000人次以上或者床位1000张以上的大型医院应当在主要出入口实施安检,防止人员携带刀具、爆炸物品、危险物品进入医院。 3.建立完善高风险就诊人员信息共享、预警机制。 建立医院安全保卫信息平台,共享高风险就诊人员信息、涉医110警情和涉医案件违法犯罪行为人等数据信息。医院要落实实名制预约诊疗,建立高风险人员预警提醒机制。 (四)切实强化应急处置工作。 1.制定专门应急预案并常态开展应急演练。 2.强化警医联动处置机制。 3.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 4.做好舆情引导。 (五)加强医院安全秩序宣传教育。 1.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争取社会理解支持。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对此次文件中工作措施的解读如下: (一)全面提升安防系统建设水平。加强医院安全秩序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医院安保队伍建设,明确医院安保人员配备数量、职责范围、培训内容;推进医院安保设施建设、技防系统建设;推进医院智慧安防,运用智防手段,实现智能治理深度应用,提升安保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 (二)加强源头治理。严密细致排查矛盾风险,及时梳理安全防范薄弱环节;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发挥综合治理在纠纷预防和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多元化解医疗纠纷,力争把医疗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加大疏导稳控力度,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案件。 (三)有效预警防范。强化医院警务室建设,配备必要警力;有序开展安检工作,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完善高风险就诊人员信息共享、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防范预警危险因素。 (四)切实强化应急处置工作。提高涉医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本地涉医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依法快速处置;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依法迅速受案、立案侦查,加快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审理进度,依法从严惩处;做好舆情引导,严格落实重大涉医案件“三同步”工作要求。 (五)加强医院安全秩序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医院内保和医务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争取群众对医院安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张贴警示和提示,提高群众遵纪守法、文明就医的意识,形成健康舆论环境。 伤医事件频发的背后, 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医患纠纷 “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已经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但最近的伤医事件,也就是KF姐之前曾和大家讨论的中秋节两名值班医生被“割喉”,这一恶性事件的发生,距离新版《医师法》的出台,仅仅过去了1个月。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这些恶性伤医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患者伤害了治疗自己的医务人员。 经过了解后,KF姐认为原因有三: 1.医务人员工作量过大,一名医务人员要面对的患者数以百计,导致了医患沟通的不足,而沟通不到位就极易造成医患矛盾。 2.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期望值过高,在落空之后心理落差大,极端者甚至会认为是医务人员之过。 3. 医保支付水平较低,很多患者“因病致贫”,不堪经济负担将负能量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 加强安保,设置安检等等手段,的确能够很快见效,但对于伤医事件发生的根源:医患纠纷来说,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患者在医院中伤不到医生,但当医生离开医疗机构范围之后的人身安全,又要靠谁来保障呢? 因此KF姐认为,想要遏制伤医事件的发生,首先需要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增加医务人员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强化人文关怀。 减少医务人员跟本职无关的工作,如催缴费,医保控费,病床周转率等,减少诱发医患矛盾的因素。 同时,提高暴力伤医的犯罪成本也很重要。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