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再发文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康复服务、支持加强康复医院建设 9月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报告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中指出: 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提 ...
国家卫健委再发文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康复服务、支持加强康复医院建设 9月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报告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中指出: 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提到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 要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通过改(扩)建、转型发展,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建设。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在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将上门医疗服务向养老机构拓展。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 这其实不是今年第一次提出支持加强康复医院建设,早在今年7月国家政府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已经指出:各地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等方式,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和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支持老年医学科和安宁疗护科发展,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 其实,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康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很早就已经开始,并且一直在进行。
北京自2016年起就已经开始分批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康复医院。并且在上个月连发两个文件,支持康复转型工作。 8月10日,北京卫健委发布《北京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实施方案》,将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列为重点任务。其中指出,各区要按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服务半径、服务人口、服务需求等因素,持续提升现有康复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巩固公立医疗机构康复转型工作成效,健全完善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通过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引导,带动各区、社会力量投入,增加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到2025年各区应至少设有1家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或1-2家康复转型医疗机构(至少达到二级康复医院标准)。 8月17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在康复护理等领域填平补齐资源缺口,有序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同时,优化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偿机制,落实对康复医院等投入倾斜政策,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在财政补偿中的应用。 文章内容来自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0